化敌为友
- 商业环境极少静如止水。变革往往发生在转瞬之间,给我们带来始料未及的挑战。突如其来的一次并购,昨天的竞争对手可能在今天就成了同事。对商业模式进行一次调整,长久以来的死对头或许就变为最完美的合作伙伴。
-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合作关系一向是非常困难的。如果双方原本是对手,都曾经拼命地把自己跟对方区别开,如今却要开始携手共事,那么挑战就更大了。
- 当你需要鼓励大家联手合作的时候,应该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共同身份上。
- 如果管理者和领导者想要提倡团队内部形成合作和支持的氛围,多花点儿时间去关注成员们的共同点是非常明智的做法。把重点放在联结因素上,而不是分离因素上。
预测他人喜好、渴望和需求
- 与他人建立起长期关系并定期沟通的一大好处就是,算准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好像挺容易的。
- 无论你是在跟一个认识多年的老客户打交道,还是跟一个合作了很久的工作搭档相处,要跟他们定期交换新资讯,安排一些非正式的沟通机会,增进彼此的了解,这样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。
主动承诺的力量
- 咱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跟自己许下的承诺保持一致的强烈愿望,如果这个承诺是我们主动做出的、需要我们花力气参与而且被公之于众的,那就更是如此。
- 请对方做出一个简单的口头承诺,来增大你的说服力度。
- 在电子邮件的顶头一定要加上一句简短却非常重要的话:请收件人回复一个简单的“好的”,作为确认。这样一来,你发出的这份记录就能够如实反映出他们确实明白,下一步行动也就好办多了。
承诺要行动,要公开
- 任何一个想劝说他人做出多重并互相关联的行为改变的人,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两步法把成果最大化。
- 第一步,确保最初的承诺是具体明确的。
- 第二步,确保在实践该承诺的环境中,放置一个“提示”,这个提示应该完全符合第一步中的具体承诺,并且能够引发出另外一些与此承诺相关的、符合你期望的行为。
- 事实上,在兑现承诺这件事上,还有两点也很关键:这个承诺是否以行动为导向;该组织或个人做承诺时的公开程度如何。